这是我的很大的缺点。我可是向来没有忽略过人物,尽管我笔下的人物并不都突出。
如何创造人物?人各一词,难求总结。从我的经验来看,首先是作者关心人。“目中无人”,
虽有情节,亦难臻上乘。我不能说我彻底熟悉曾经描绘过的人物,但是,
只要我遇到一个可喜的人物,我就那么热爱他(或她),总设法把他写得比本人更可喜可爱,
连他的缺点也是可爱的。作者对人物有深厚的感情,人物就会精神饱满,气象堂堂。
对于可憎的人物,我也由他的可憎之处,找出他自己生活得也怪有滋味的理由,
以便使他振振有词,并不觉得自己讨厌该死。我并不照抄人物,
而是抓住人物的可爱或可憎之点,从新塑造,这就使想象得到活动的机会。
我心中有了整个的一个人,才动笔写他。这样,他的举止言谈才会表里一致,不会自相矛盾。
有时候,我的一出戏里用了许多角色,而大体上还都有个性格,其原因在此。
大的小的人物都先在我心里成了形,所以不管他们有很多还是很少的台词,
他们便一张嘴就差不多,虽三言两语也足以表现他们的性格。
观察人物要随时随地、经常留心的。观察的多了,即能把本来毫不相干的人们拉到一出戏里,
形形色色,不至于单调。妇女商店里并没有八十岁的卖茶翁,也没有举人的女儿。
我若为写《女店员》而只去参观妇女商店,那么我就只能看见许多年轻的女售货员。不,
平日我也注意到街上的卖茶老翁,和邻居某大娘。把这老翁与大娘同女售货员们拉上关系,
人物就多起来,显着热闹。临时去观察一个人总不如随时注意一切的人更为重要。
自己心里没有一个小的人海,创作起来就感到困难。(三)有人说我的剧中对话写的还不坏,
我不敢这么承认。我只是在写对话上用了点心而已。首先是:我要求对话要随人而发,
恰合身分。我力求人物不为我说话,而我为人物说话。这样,听众或者得以因话知人,
看到人物的性格。我不怕写招笑的废话,假若说话的是个幽默的人...